免费小说在第三中文网

第三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覆清1796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三行的结局

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三行的结局

作者:隐宗宗主

热门推荐: 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全家偷听我心声后,背着我逆袭了 大明:从书童到最强锦衣卫 大乾最狂驸马爷 断绝关系后,我继承了镇北王 老子是王,辅政王! 覆秦 四合院:我只想活着 我在异界肝经验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喜唐 寒门崛起 抗战之我要当团长 唐砖 废材七小姐:帝尊大人,轻点爱 不灭武尊 明天下 汉乡 花豹突击队 三国重生马孟起 寒门枭士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加入书签 翻上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投推荐票 手机阅读

    测试广告1    古今中外,每个成功的商人除了自身努力,还必须有机遇的加持。墨子阁 www.mozige.com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会做生意的人,除了精通业务,还必须善于发现机会和利用机会,而最大的机会就是顺势而行,将时代潮流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这就是雷军的名言“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对于伍国萤和十三行其他老板而言,这个机遇和风口,当然就是大清国的基本国策“广州一口通商”了。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但受不了欧洲商船频繁“骚扰”沿海,只保留了广州这一个合法通商口岸,但清朝又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那么由谁来充当贸易商呢?”

    “最开始清朝想到的是官营,由朝廷钦派的官员来负责广州外贸,这就是“皇商”。但这帮吃闲饭的,你让他贪污腐败和偷奸耍滑没问题,让他来负责外贸就属于大尺度跨行了。”

    “结果,面对一个躺赚的行业,这帮酒囊饭袋直接亏损严重,常常需要朝廷的救助,你说钱都去哪了?外商怨声载道,朝廷也不高兴,最后只好废除皇商,实行一种新的制度——行商。”

    “朝廷将外贸特权赋予一些民间商人,受政府管理,商人取代官员,与外商直接打交道。”

    同文行中,掌柜的吴卫荣正在热情的滔滔不绝的讲解着广州十三行的历史,作为一个合格听众的黎汉明也正笑脸盈盈津津有味的听着。

    说实话,对十三行的具体历史黎汉明还真不了解,此番听吴卫荣的讲解,倒也显得有趣。

    听吴卫荣这么一说,黎汉明顿时明白了十三行实际上就是官督商办,其实历史上的洋务运动,就是这种模式。

    “按道理讲,民间商人会蜂拥而至,争取这个外贸特权,毕竟特权就意味着躺赚,但实际上,合格的行商很少。”

    “一方面,社会氛围认为科举是正道,经商是旁门左道,而且还是与外国人这些“蛮夷”打交道,很不光彩;另一方面,要当行商,首先就要拿出数十万两银子来能获得准营执照,所以,只有广州当地的少数富商才会报名参加。”

    “这就是广州十三行的由来,当然,并不是说只有十三家行商,数量是波动的,只是最初只有十三家,从而形成了一种俗称。”

    作为同文行的掌柜,吴卫荣的眼力还是可以的,他看得出来,眼前这行人来历绝对不简单,他甚至已经隐隐约约的猜到了黎汉明的身份了,所以他也乐于详解。

    “而且,十三行的老板,无一例外都是普通人家出身,那些有头有脸的富贵人家,是耻于经商的。”

    黎汉明闻言赞同的点了点头,这点的确如此,毕竟如今社会风气在那儿,商业可以说是处于社会末流,就算有钱了,也会把重心放在科举和官场,希望以此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

    就以十三行最大的商行同文行的老板潘振辰为例,十四岁就出来打工当水手了,他创下家业死后留下巨额遗产和四个儿子,但三个大儿子都不愿意接班。

    比如最大的潘有为,考中进士后官至内阁中书,参与编撰过《四库全书》,得罪权贵回到广州后,宁愿隐居也不愿意接班。

    一个商人家出了进士,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它意味着潘氏一族以后同地方官员的联系越发密切,多了一个可以从中斡旋的人才,同时也可以跻身于士绅之列了。

    再比如第二的广利行老板卢观恒,幼年丧父,穷困潦倒,四十岁还是单身。怡和行老板伍国萤,父亲靠卖海鲜养家,自己幼年辍学,在同文行打工.......

    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屌丝逆袭的成功学代言人。

    屌丝逆袭的多寡,实际上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自由度。

    当他们当初赌上全部身家创办行商时,必然是如履薄冰的。

    祁同伟在《人民的名义》说,“人生一定要赌,一定要拼。如果你不赌的话,可能你就没有丝毫赢的机会。”

    对于立志想做人上人的十三行老板,所幸在时代的东风下,他们赌赢了。当然,也有赌输的,下场凄凉。

    因此,当伍国萤这些老板们知道马嘎尔尼访华时,自然是心惊胆战的,马嘎尔尼的使命是废除“一口通商”和行商制度,这简直是要了十三行的亲命。

    所幸,马嘎尔尼失败了,怒气冲冲地称中国是“停滞的帝国”。

    “一口通商”固然限制了中国的贸易发展,但为十三行提供了发迹和暴富的空前机遇。

    当下,中外之间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广州这一个城市完成的,历史书中的清朝每年一两千万两的贸易顺差,也是广州这一个城市创造的。

    可以说如今的广州是华夏对外开放的唯一一个窗口,这便是黎汉明不得不放下战事亲自来此的原因。

    十九世纪之前中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当十三行垄断帝国贸易时,他们的行为就会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

    而黎汉明来到同文行,除了有潘有度这个总商的原因外,再有便是如今的同文行还是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大股东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债权人。

    当然了,黎汉明来此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看上了潘有度这个人,在军政府的统治下,垄断贸易的十三行显然不可取,但黎汉明也不可能闭关锁国。

    所以,黎汉明准备在取缔十三行垄断地位的同时,再成立一个外贸部来主管对外贸易。

    作为总商的潘有度,无疑是负责外贸部的第一人选。

    什么是总商?总商就是行商的首领,负责管理十三行的事务,这不是十三行的自律组织,而是广州海关任命的正式管理职位,外贸纠纷、摊派税赋、行业调查,政府首先就会找总商。

    总商责任重大,一般由十三行中最大的行商老板担任。

    同文行是行业老大,所以最初的总商差不多一直是同文行老板潘振辰担任,一干就是近三十年。

    这位十三行的领袖人物,是一个传奇,他不仅精通四门外语,还通过“债转股”成为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开创了中国企业参股欧洲企业的先河。

    成为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股东后,他还参加过一次公司的股东大会,当潘振辰到达瑞典哥德堡时,受到瑞典朝野的热烈欢迎,瑞典博物馆至今还收藏着潘振辰到此一游的字画。

    据黎汉明所知,潘振辰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位正式造访欧洲的中国人,称得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比林则徐和魏源早了近一个世纪。

    作为继承潘振辰事业的潘有度,能力眼界各方面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

    正当黎汉明在吴卫荣的介绍下听得津津有味时,同文行的老板潘有度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拱手见礼道:“潘有度见过大帅!”

    “潘先生不必多礼,冒昧造访,倒是打扰潘先生了。”黎汉明也没准备隐瞒身份,既然被认出来了,索性也就没有藏着掖着。

    潘有度闻言连忙说道:“大帅大驾光临,敝舍蓬荜生辉,倒是荣谷怠慢了。”

    寒暄一番后,黎汉明看着墙上挂着的地图笑了笑道:“看了潘先生的兴趣倒是广泛啊。”

    潘有度闻言连忙随着黎汉明的视线看去,顿时也笑了笑道:“让大帅见笑了!”


    墙上挂着的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世界地图,甚至有些地图是探险家刚完成,还没有在欧洲出自版的。

    黎汉明远远的看了看地图后,顿时好奇的问道:“潘先生对西洋的局势也了解?”

    黎汉明之所以有此一问,主要是他看到了地图上所标注的一些信息,其中就有拿破仑侵入奥地利的标注。

    “不瞒大帅,闲来无事之下,我略微了解了一下西洋的局势,毕竟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才能有更大的必胜把握。”

    听到潘有度的回答,黎汉明不由得赞赏的点了点头,同文行能成为行商的领头羊不是没有道理的。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后黎汉明便又问道:“不知潘先生对十三行怎么看?”

    潘有度闻言抿了抿嘴,沉吟了好一会儿后才叹了一口气回道:“不瞒大帅,宁为一条狗,不做行商首啊!”

    黎汉明闻言一愣,倒是没想到潘有度会有这么直接的一个回答:“哦?潘先生何出此言?”

    潘有度见状不由得苦笑道:“不瞒大帅,满清君臣们无止境的贪腐欲望,就像寄生虫一样吸食着广州十三行的血肉,我们是苦不堪言呐!”

    自乾隆末期始,吏治败坏,贪污盛行,国势转衰,民间叛乱迭起,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财政上的负担自然要转嫁给百姓,商人以其富厚,更是难以独善其身。

    身为商总的潘有度一面要经营同文行,一面又要应付官场和外商之间的事务,繁冗的工作让他殚精竭虑,感到厌倦和疲惫。

    经济形势好,行商们有钱赚,总商的活还好干点;经济形势差,官员还这么贪腐,总商的活就不好干了。

    黎汉明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其实也明白,清朝设立广东十三行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国家经济,也不是为了增加百姓就业,而是为了便于商业管控,而管控与贪腐是硬币的两面。

    不积极主动配合清朝君臣贪腐的商人,是不可能在广州十三行生存多久的。

    说着,潘有度连忙从袖子中取出一份折本双手递给黎汉明后接着道:“大帅请看,这是今年清廷刚发来的《粤海关征收洋船进出口各项归公规礼清单》。”

    黎汉明连忙接过看了看,发现其中名目竟然达到了一百多项,这些都是清廷向十三行索要的。

    “这只是公开的,还有冰山之下的私相授受,比如,一些官员热衷于办生日宴,一年办两次,自己一次,夫人一次,等着行商上贺礼,给少了还不行。”

    “更令人痛苦的是,这些贪腐没有固定数额,没有固定日期,全凭官员一时的心情,我们行商也不敢讨价还价,万一对方一不高兴就随便捏个什么罪名,向朝廷参一本,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广州海关成为贪污天堂,很多官员挤破脑袋也想来这里任职。”

    听到潘有度的诉苦,黎汉明不由得同情的看了他一眼,如此看来,满清治下,哪一行都活得不容易啊。

    “就拿前任总商蔡世文先生来说,意气风发的他,刚被任命为广州十三行的新任总商,本想大展宏图之时,却没想到遭遇滑铁卢,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如何说起?”蔡世文的死,黎汉明只知道是生意亏败自杀,具体的他还真不清楚。

    潘有度闻言叹了一口颇为无奈的回道:“乾隆五十四年,法兰西国发生动乱,西洋局势骤然紧张,洋行贸易大受影响,蔡世文没有等来“春风得意马蹄疾”,反而等到了倒闭潮。”

    黎汉明闻言一愣,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乾隆五十四年,不就是1789年吗?那一年的大事,不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吗?

    老牌霸主法国内部矛盾重重,则欧洲贸易必然会萎缩,这一年掀开了世界史的新篇章,也成为十三行发展史的转折点。

    不仅广州的潘有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英国人也意识到了。英国早早的就派遣凯斯卡特出使中国,试图打开新市场,弥补衰退的旧市场。

    但当时的清朝官员没有意识到这些,横征暴敛依旧如初。

    事实证明,即便他们后来知道了“夷务消乏”、“商情窘迫”、“洋行疲敝”,也没有放下收割的镰刀。

    在官老爷眼里,你们这些行商再困难,也比农民强很多,多余的这些都是好政策带给你们的,多拿点怎么啦?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这点觉悟还是要有的。

    内外交困,本该接任的潘有度很聪明地放弃了总商职位,在他看来,眼前的香饽饽,很有可能是日后的烫手山芋。后来的事实证明,潘有度没有算错,行商马上迎来倒闭潮。

    “丰泰行宣布破产,留下三十余万两的债务,还被外商告上官府,惊动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认为这有辱大清尊严,一边将丰泰行的吴昭平发配充军伊犁,一边责令粤海关清偿外商欠款,粤海关监督穆腾额立即召唤蔡世文,商讨欠款事宜。”

    “一代行商,竟然落了个发配充军的凄惨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同行落难,蔡世文先生的内心五味杂陈,神情恍惚的他,硬着头皮参加了穆腾额的“鸿门宴”。”

    黎汉明点了点头,粤海关是肯定不会自己出钱的,必然是各家行商各出一部分,将丰泰行的债务分摊掉。

    这种分摊债务的惯例,是清朝连坐制度和保甲制度的商业应用,并不符合商业规则,但这是控制行商的一种好办法。

    作为总商的蔡世文,不得不“放血”救场。

    “正所谓祸不单行福不双至,蔡世文先生刚处理完丰泰行,后脚源泉行又宣布破产,蔡世文先生还没来及喘息,上天又给了他当头一棒,而益行终于撑不住紧随而来宣布破产。”

    “蔡世文先生不仅无法收回借给而益行的款项,还自掏十几万两承担而益行的债务,这一进一出,相当于双倍损失,他本人的万和行其实也已多年运转不灵,只能苦苦支撑,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后面的事,想必大帅也知道了。”

    就在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皇帝的消息抵达广州后不久,广东十三行总商蔡世文在家里吞鸦片自杀,家属逃亡海外,全球商界为之震惊。

    蔡世文当了八年总商,就倒闭了五家行商,而在之前的三十年里,广州总共只倒闭了八家。

    2008年的雷曼兄弟倒闭,举世瞩目,而这可是五家“雷曼兄弟”啊!

    而在两百多年前如此大规模的企业破产潮,不要说北京和广东官场,就连欧美商界也为之震惊。

    可悲,可叹!

    恐怕那时起,十三行的结局就已注定了。

    想到这儿,黎汉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后问道:“那不知潘先生有何想法?”

    “不瞒大帅,我已对行商感到厌倦和疲惫。”说着,潘有度从怀里取出一份折书站起身来躬身递给黎汉明后说道:“我准备辞去总商一职,献出家资,以求大帅获准退商。”

    这是潘有度在来时猜到了黎汉明的身份后,特意准备好的。

    黎汉明接过潘有度递来的折书看了看,随即笑了笑说道:“这份礼物我就代表军政府收下了。”

    顿了顿,黎汉明接着道:“不知潘先生有没有兴趣到军政府任职?”测试广告2



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三行的结局  
  开元4316年    豪门战神狂婿  混沌天帝诀  全球首富:神级再造系统  我道侣修习了替生术  斗将行  
加入书签翻上页返回目录下一章投推荐票

更新推荐:武夫 春丽和奶奶 大魏芳华 星界蚁族 一剑绝世 盖世人王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 全军列阵 将军好凶猛 陆地键仙 大荒剑帝

搜"覆清1796"
360搜"覆清1796"
语言选择